Chainlink — 價值連城的預言機

James Chu
7 min readJul 8, 2020

--

上一篇關於Polkadot的文章講述到了鏈與鏈之間的互相溝通與資料聚合,但區塊鏈除了鏈上的資料互通,更重要的是如何獲取區塊鏈外的資料,才能獲得大規模的採用與建構有意義的資料。

這次就要來了解何謂「預言機」,以及看一看預言機中的明星項目 — Chainlink。

前言 — 何謂預言機?我們為什麼需要預言機?

預言機 — Oracle其實並不是個新東西,在「模仿遊戲」這部電影當中,由BC飾演的圖靈,在二次世界大戰中被軍情六處徵召,為了破譯德軍Engima通訊密碼的機械,苦思兩年所打造出的大型破譯機械,也在日後幫助英國成功地戰勝德軍。

這一台大型的機械,既是電腦的原型,也是我們常說的圖靈機,更是預言機的一種形式。

來源:網路

預言機是建構在圖靈機(電腦)上用來解答「特定問題集合」的計算機,所以只要成功建立特定問題的集合,就可以將答案轉譯出來,就像電影末段,圖靈機解答出德軍每天通訊情報中,一定會提到天氣狀況,就被破解出來:

heute ist es sonnig ===經過轉譯===> today it is sunny day

我們知道了預言機是建構在電腦上的特定問題計算機,那麼為什麼區塊鏈世界需要預言機呢?

在區塊鏈的世界中,預言機的定位跟我們上述所提及的有點不同。

區塊鏈是封閉系統,也因此,區塊鏈上運行的智能合約無法直接獲取區塊鏈外的資訊,區塊鏈世界也會與我們的現實世界脫節,完全無法獲得大規模的採用與落地實現的可能。

來源: Chain.link

這時你可能會想,不如自己來架一個資料庫或是節點,將所需要的鏈下資料連接到智能合約上。

例如:我寫出一支爬蟲,去抓每一天的運彩資料,將運彩結果輸出至智能合約中,大家就可以運用我的「運彩智能合約」進行基於區塊鏈的運彩。

這會產生什麼問題呢?先撇除掉博弈的適法性,這樣的架構會讓智能合約的可信度完全取決於你所架構的資料庫或節點,若是今天因為天災人禍,造成這個節點失靈或是被攻擊,就會造成串接的智能合約判斷到錯誤的訊息,從而輸出錯誤的結果。

來源: Chain.link

以剛剛提到的運彩為例:

  1. 節點被攻擊,裡面的運彩結果被換成駭客丟的假資料
  2. 駭客按照假資料下注
  3. 將智能合約的賭金全部贏光

這還只是其中一個假設,像時間差、意外停機、程式錯誤,都有可能影響此資料庫或節點而造成智能合約失效,進而被找到漏洞攻擊,使資產受損。

單一外部數據不可靠,又容易有安全疑慮,如果能確保數據來源的完整性與真實性,又能維持數據來源的去中心化,使這一系統不會發生單點失效的問題,是不是就能解決區塊鏈連接真實世界的難題?

基於這一需求,Chainlink誕生了。

Chainlink所打造的「去中心化預言機」,為的就是確保區塊鏈對接外部的資料,不會發生單點失效的問題,以及能確保數據可信度。

來源: Chain.link
來源: Chainlink Whitepaper

智能合約的智能合約

Chainlink所做的事情,用最簡單的話來說就是「智能合約的智能合約」,只不過Chainlink的智能合約是從多個外部數據獲取資料,整合後再上傳到用戶的智能合約中。是區塊鏈與現實世界的橋樑

在多個預言機收集到各自的數據結果後,便可以將這多個結果上傳至區塊鏈上。隨後這些結果將在 Chainlink 在區塊鏈上的智能合約中得到處理,再一次聚合最終將唯一的結果返回給數據需求方。

剛剛我們所提到的運彩案例,其原理在於鏈下先執行資料整理,再上傳到區塊鏈,但 Chainlink 的架構是「數據上鏈後聚合再發送給數據需求方」。

Chainlink 這麼做的優勢在於:

  1. 鏈上聚合的方式能夠將不同預言機節點提供的數據與身份聯繫起來,通過區塊鏈不可篡改的方式保存下來,用於維護Chainlink 的節點聲譽系統。
  2. 透過去中心化節點,進行二次篩選與多重過濾,可進一步增強數據的可靠程度。

有了這項技術,區塊鏈與智能合約的可能性就可以無限擴大,稍微舉一些簡單的Chainlink採用案例:

甲骨文(Oracle)

甲骨文的創業公司計畫使用 Chainlink,讓甲骨文旗下的合格團隊使用甲骨文的區塊鏈平台以及Chainlink的預言機技術開發解決方案。

Defi

從外部獲取幣價資訊,預防滑點或是幣價不正確/不即時等問題,Compound和Maker皆有使用Chainlink用於獲取幣價資訊。

Google

Google在GCP(Google cloud platform)中集成 Chainlink 服務,Google的 BigQuery 數據能夠安全、有效率地輸出到以太坊上。

價值連城的預言機

為什麼說價值連城呢?

Chainlink可說是ICO以來表現最牛的代幣之一,當我寫下這篇文章時,Chainlink(LINK)代幣為4.57美元,而當初的ICO價格多少呢?

一顆LINK=0.11美元

漲幅約為41.54倍,這是多麼恐怖的投資報酬率。

加上甲骨文與Google等夢幻企業的加持,讓Chainlink成為區塊鏈應用中少見的既有前景、又有實際應用的項目,儼然成為了區塊鏈界的明星。

近期,中國已正式商用的國家區塊鏈服務網絡(BSN)發布將 Chainlink 預言機功能引入其網路。

這一採用案例,將使政府和企業能夠通過 IRITA 跨鏈服務樞紐(Interchain Service Hub)使用 Chainlink 預言機,幫助 BSN 網絡中的應用程序獲得經過驗證的真實數據。

此消息一出,LINK當天大漲7%,最高價格摸到4.92美元,直逼歷史價格4.97美元。

在價格狂熱之際,別忘了LINK代幣本身的用途

1.使用代幣LINK向ChainLink 節點運營商付款,用於取得鏈下數據,將格式化為區塊鏈的可寫入格式。

2.成為節點營運商須抵押一定數量的LINK,道理與其他PoS系統雷同。

基於LINK本身的應用場景,唯有Chainlink本身受到更多大規模的採用,才能使預言機引入外部的活水,注入區塊鏈這個大水庫中,才能支撐LINK本身的價值。

結論

智能合約是死的,數據是活的

我們人活著,每天都在產生數據,常聽到的「數據會說話」就證明了數據的重要性。

在區塊鏈在世界上引爆的這3年中,「區塊鏈」這3個字載浮載沉,我們好像需要區塊鏈,又好似根本不需要它。

其根本原因在於現實世界的資料無法順利且有效地連結至區塊鏈上,雖然在公鏈上,有些資料會涉及機敏性與敏感性,以至於前幾年少有大型企業採用公鏈。

但在這一兩年來,私有鏈聯盟鏈,甚至是以國家為首的國家鏈的呼聲漸漸地掀起了浪潮,除了優化了區塊鏈本身的效率,也消弭了某些敏感資訊公諸於眾的隱憂。

相信在不久的未來,區塊鏈的大規模落地不再是不可能,而是以悄聲無息的滲透進我們的生活中,就像是地下水管一樣,支撐著我們日常用水的需求。

而在這漸變的過程中,我相信Chainlink一定不會缺席,甚至,Chainlink的舞台才正要到來。

*加密貨幣市場仍在初期階段,風險非常大,以上不代表投資建議,投資前需審慎評估

--

--